《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1
当一切趋于入定后,你往往只能品尝到孤独。——题记
这是一部以一个家族的兴衰为线索来表现当时作者所处的拉丁美洲的一种缩影。拉丁美洲的百年历程就如同书中一般,不断重复着怪圈:不是前进,而是徘徊。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就是这样一段短小而深刻的句子带着我们领略到魔幻现实主义世界的未来,过去和现在的三个时间层面,庞杂纷扰,眼花缭乱。
百年孤独的那种魔幻主义色彩从人物的名字中你就能体会的到。整个家族七代人,不断的重复着那几个名字,就如同家族宿命一样:“第一个人会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会被蚂蚁吃掉。”在不断的重复中步入灭亡。
一直深刻赞同王菲的《我也不想这样》中的反正最后每个人都孤独,在每段感情中,不管是暗恋还是相爱,到最后会发现不管是需求还是被需求,心灵永远都要有自己的空间。所以仍然你是你,我是我,难免孤独。你我都是一条直线,有人与我永远很近但永远不能相交,而相交的两条线必然愈行愈远。
其实就如同书名一般,全书所带给我们的就是一种满目苍凉的孤独感,孤独首先集中在人物身上。就好比丽贝卡独自一人老死于家中,被站争迷失本性变得麻木的上校结局。还有阿玛兰坦的结局,她一直费尽心机想得到皮埃特诺的喜爱,到手了却又死活不要,让其落了个自杀的下场。后来又有了赫利索多上校,两人情到深处又断然拒绝其求婚,终使自己在孤独和悲伤中度过。她大概是因为失手杀死了梅蕾黛丝而产生的愧疚感,让她自己无法释怀,也不允许自己得到幸福吧!书中的人物多是这样压抑,在徘徊中走向了孤独。
老实说读完这本书的感觉挺压抑的。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里,科技发达,文明进步,我们马不停蹄的向前奔跑。正如从第一批吉普赛人带着各种新奇物品踏入马孔多这座小镇一样,再到后来的什么火车,香蕉公司。进步看似给马孔多的居民带来了便利和新鲜感,然而新鲜感过后带来的又是一片孤独。有人说孤单是一群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人的孤单。正是因为孤单才使得一些不甘寂寞的人走到一起,真正孤单的人也有着自己的狂欢吧!
然而真正的孤独,不是寂寞、无助等浅显的意义,而是停留在人内心的冷淡。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成长、相爱还是成功失败,总会时不时的提醒我们它的存在。孤独的存在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督促我们体验人生,让我们在成功的时候可以清醒,在失败的时候淡然一笑。
抬头仰望星空吧,去审视自己。有时候我多么希望所有人的孤独都能消失,我们要的不是一个热闹的表象,而是一个真实的自我。
《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2
《百年孤独》在大学的时候在图书馆读过几页,但是死活读不下去,就这样一搁浅就是五年,五年后再翻开《百年孤独》发现自己真的很孤独。百年孤独,七代人的百年孤独。
上大学时,因为我们法学班的课程里有一门必修课叫经济法,有幸结识了经济法老师,她是复旦的高材生,曾留学于美国,偶尔上课的时候会给我们讲她个人的经历,她无意中说过的话给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种下了一颗种子,她是我们心目中喜欢的老师的样子。
她讲国内那薄薄的翻译本没有全面展现百年孤独的魅力,当讲到她有幸在美国买到了厚厚三大本的英文版的那种欣喜,那个眼神我至今也忘不了,就这样在我的心底留下深深的痕迹。
她鼓励我们每个人有机会就出国门看看外面的世界,而我们也一直在努力看外面的世界。
近日想起她的话想起她的事。终于《百年孤独》又到了开封的日子。
开篇先摘录一部分《百年孤独》多年以后体: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在这张唯一的全家福照片上,奥雷里亚诺身穿黑色天鹅绒正装,夹在阿玛兰妲和丽贝卡中间,那倦怠的模样和深邃的眼神与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时一般无二。
那个慢无尽头的夜里,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追忆着在阿玛兰妲缝纫间里度过的那些一去不返的午后时光,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则苦苦挣扎了数小时,试图抓裂自己孤独的硬壳。自从那个遥远的午后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他唯一的快乐时光就是在金银器作坊里打造小金鱼的时刻。他被迫发动三十二场战争,打破与死亡之间的所有协定,并像猪一样在荣誉的猪圈里打滚,最后耽搁了将近四十年才发现纯真的可贵。
多年以后,在临终的床榻上,奥雷里亚诺第二将会回想起那个阴雨绵绵的六月午后,他走进卧室去看自己的头生子。
然而一天下午,他好像突然间激情骤至,神采焕发。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阿尔卡迪奥将回想起梅尔基亚德斯为他朗读那一页也不可理解的文字时的颤抖,他自然是听不懂,但那铿锵的音调听起来仿佛教皇通谕的吟唱。
这些多年以后体,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多年以后体。多年以后,面对父亲留下的油菜花田,回想起这里曾经是一片油菜花田。
那个见识冰块的下午,给奥雷里亚诺打开了一扇造小金鱼的门,但终究抵不过被迫上战场的命运,这是多么无可奈何的事情。这与他的初衷大相径庭,那场战争似乎更改了他之前拥有的一切,包括他的精神世界。我们多么希望仍然活在那个见识冰块的下午,但是这样的经历在很多年以后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多年以后的经历,在多年以前似乎一文不值,那些曾经走过的路在当下看来又是何其纯洁美好珍贵。
《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3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时那个遥远的下午。”——题记
我始终记得这个句子,即使它短小,可我记忆深刻。这本书开篇就将我带入了一个魔幻现实主义、世界未来和过去之中。这三个画面,庞然纷扰,眼花缭乱。
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的形式创作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现的`生活,映射了一片大陆及人民的富足与贫困。这是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给《百年孤独》的颁奖词。《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的历史社会图景”的宏篇著作。
《百年孤独》通过革命家总部一家七代人的经历,描述了整个家族百年来的辛酸、荣辱、爱憎、祸福以及文化的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当第七代的继承人被蚂蚁吃掉的那一刻,他的父亲终于破释了梅尔基亚德斯的羊皮卷手稿。手稿内容是:家族中第一人被绑在树上,最后的人会被蚂蚁吃掉。这手稿记载的是布恩地亚的家族历史。在他译完最后一章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将村庄刮走了,从此无影无踪。
像第七代人循环反复的名字一样,循环出现了情节与叙述,整个马孔都被包裹成了一个环形废墟,然而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没有一刻感受到家的温暖——说明这个家庭是分散的。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了情感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参与革命以及反复做手工活、深迷情欲、读书翻译,却始终无法将这些力量集中到一块儿。逃不过家庭分崩离析的命运,仿佛房子只是一个家,一个载体,从不是一个给予人心灵安慰的温暖的港湾。当然,除去贯穿灵魂的乌拉苏拉,所有人都不值得爱或者被爱。他们所做的不过是掩埋自己的私欲和空虚,以致自己活在执拗和孤独之中。
这个不可实现的奇迹和纯粹的现实交错的生活,就是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历史的演变。其中,被隔离在现代与文明世界进程之外的愤怒与恨意,又是拉丁美洲的独特生命力对生命的渴望。这不仅仅是在叙述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的自我反省。
作者是在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拉丁美洲寻找那迷失的温暖和精神家园。如同我们现在,高楼林立,思想多元,但却迷失了方向,成了百年孤独,越来越感到我们那一颗心灵的脆弱。然而真正孤独的不是无助的寂寞,而是停留在人性中的冷淡与漠然。
生命不曾离开,真正意义上的孤独使我们成长道路的失败,最后如你的影子一样,时不时出来提醒一下你我她的存在。孤独的存在或许是为了告诉我们珍惜眼前,体验人生,督促我们:成功要清醒,失败要努力。
抬头仰望天空吧,审视自己,认知社会;拥抱他人,向阳而生!
《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4
写过好多次了,最近突然感觉懂了这本书!
上个月有一天晚上电脑键盘上洒了半杯水,匆匆忙忙关机拿去修,回宿舍的路上和家人打电话。之前每周和父母打电话的时候都会讲很多,如果碰到什么开心的事、难过的事,都会和父母讲一讲。
我本来想说下电脑的事还有些别的,刚说完花了100元冤枉钱拆机,我妈就迅速转移话题,然后我爸说了我弟偷偷买了第三台手机,偷偷带到学校玩。我爸低着头,我知道他是不好意思和我直视,太难过而不好意思被我看见他的情绪、他的表情、他的眼神。低着头的时候又刚好能看见我爸的满头白发。
顿时我就不想讲我最近碰到的难过事了,突然想到百年孤独里也是这样。第一代女主老了之后瞎了,全靠在家中多年的记忆生活,也因此不再出门了,但是其他人谁也没发现她看不见了,她也不和其他人说。我猜她可能是看到听到其他家人的悲伤,就留存了自己的,不和他们说。
而其他人也是。
第一代双胞胎兄弟里性格冷静的那个,闹革命的那个,革命失败回来也没和其他人说过什么,只是自己在工房里把金子融化打成金鱼,再等价卖出去。
所有所有,《百年孤独》里这个家族的人都是这样。他们居住在一起,因为过分亲密而变得陌生。《百年孤独》里太多太多悲伤,阅读的时候作者却没有对这方面过多的描写,书里的角色没有因为自己碰到的不幸而歇斯底里,没有“黑化”,只是默默藏在心底。
这个家族的所有人看其他人很伤心,所以就决定不让自己的伤心污染其他人,把一切都埋藏在心底。
“报喜不报忧”
川端康成的《山音》,主角信吾也是,半夜突然醒来,听到山音,被恐惧深深笼罩,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叫醒枕边人,独自一人溺浸在恐惧彷徨之中。信吾在生活中也有种种不顺,却无人述说,同时信吾作为旁观者,无法代替当局者作决定,无助和无力反映在梦里就是“山音”,信吾半夜醒来,听到山音,独自一人承受。
虽然我最后还是和父母说了难过的事情。
但是我突然想到除了父母也只有寥寥几个朋友可以讲讲这些,有的事情连这寥寥几个朋友也不能讲。有的时间和谁都不能讲,像信吾一样半夜醒来的时候,工作时间的时候,家人朋友忙的时候。
更何况,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和另一个人感同身受。
“人生就是孑然独处,没有一个人了解别人,人人都很孤独。”——赫尔曼.黑塞《雾中》
不过我很喜欢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写的《Pastime With Good Company》,里面有一句台词:“结交真诚的朋友是世上最好的事。”
非常赞同!
《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5
这是一部拉丁美洲的血泪史,也是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它描绘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发展,也讲述了加勒比海岸马贡多小镇的兴衰,但从字里行间中又可以感受到拉丁美洲发展的风雨。
书中的发生的事令人感到荒诞不经。被老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X死的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灵魂回到人间被乌尔苏拉看见,以及一场下了四年的雨,甚至在书中失眠症都成了传染病。这些事都与布恩迪亚家族——一个男子不是叫何塞.阿尔卡蒂奥就是奥雷里亚诺的家族,有着一定关系。而且这些奇怪的事在第一代到最后一代(第七代)反复发生着,仿佛一个循环的怪圈,在这种循环中可以体会到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在想,作者难道只是写一个家族,一个小镇吗?肯定不是,作者真正描写的是拉丁美洲这片古老的土地。近代史中,这片土地充满屈辱和血腥。而在书中,作者用魔幻的文字来描绘了文明的诞生,军队的独裁,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入侵等等,这些发生在拉丁美洲的大事都在马贡多这个小镇中发生,它的兴衰在作者笔下仿佛就是整个拉丁美洲的兴衰。
不得不说这本书和《红楼梦》很类似,都是以小见大,以一个家族的兴衰来展现一个时代。而且人物都有着孤独的气质,宝玉享尽荣华的孤独,黛玉清高寡合的孤独,宝钗圆滑世故的孤独,王熙凤两面三刀的孤独。不同的人,不同的国情,所写的作品却都有着孤独的灵魂。也许每个人都有着孤独的灵魂。
马尓克斯笔下的孤独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孤独,他所写的是哥伦比亚的孤独,是拉丁美洲的孤独。有人会觉得书中人物的孤独太过于可怕了,可是,仔细想想,这应该是作者把人性中的孤独放大化了,这所展现的应该是一个民族的孤独,抑或是拉丁美洲在那个特定时期的孤独,这种孤独无疑是可怕的。在书中,马贡多小镇是在风暴中毁灭,马贡多如果象征着拉丁美洲,那么,这个“风暴”应该就是孤独了。马贡多人民在这种孤独中放弃了探索的精神,就像老布恩迪亚一样整日制作小金鱼,做完20个后就熔掉重做。其他人也像他一样做着不同的事,都陷入的孤独的怪圈中,怪圈不停地旋转,人也不断地循环,最后卷起一场风暴,毁灭了自己。如果一个民族都陷入了这种怪圈,应该也会被毁灭吧。
人的灵魂中是有孤独这种东西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孤独它有时能使我们更能够认清自己,让自己冷静下来思考,可以更好的面对困难。但,当我们陷进去无法自拔时,那么整个人或许就像马贡多小镇那样被孤独所毁灭吧。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给自己的灵魂来一场孤独之旅,但,在这场旅行中别不知道回头。
《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6
我常常自矜自我喜欢读书,爱好书籍,却又常常在读书时极为偏好,兴起试读名著,却又为那其中的晦涩难懂而撤退。事实上,于我而言,《百年孤独》正是如此。
读过一遍,心头复杂感情简直无法形容,最多的想法是:天哪,这写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什么奥雷里亚诺,乌尔苏拉,阿尔卡蒂奥,本就对各种又长又拗口的外文名敬而远之的我,更是读起来费力的将人物与身份对上。最要命的是,父亲跟儿子常常会起同样的名字,让我毫无头绪,一遍读下来,脑子里好像有浆糊,真是一点感想也没有了。
不客气的说,我实在是想着自我还有阅读笔记,才硬着头皮读了第二遍。这一遍,我依旧不懂,却感受到了内心有了什么,咕嘟咕嘟的冒着泡泡。
它看起来那样荒诞,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多的雨,一个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会因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间……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边。更令人奇怪的是,书中这个绵亘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奥就是叫做奥雷良诺,而家族中各种奇怪的事情,在阿卡迪奥直到家族的最终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的身上反复的发生着。
读书之前教师介绍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正是由此影响。此时我也是切身的体会了。
《百年孤独》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家族的一部兴衰史,其脉络就是自闭到开放,开放到繁荣;再由开放到自闭,自闭到毁灭。马贡多礼貌的创始人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与妻子乌苏拉以非凡的胆识和开放的精神,开创了马贡多的繁荣。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因为马贡多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他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贡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可是,他却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他的拉丁语,在家人心中只是疯言乱语,几十年后他才在那棵树上死去。
之后的几代人,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几乎如出一辙的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独、苦闷、猜忌,导致了马贡多狭隘、落后、保守直至没落。
就像奥雷里亚诺,不断的战争,他甚至已经忘记了当初的目的,而是在杀戮,血腥中度过。他的结局停留在小金鱼中。
孤独是感受,孤独又无法感受。
当奥雷良诺参透了墨尔基阿德斯的羊皮卷的奥秘,一阵飓风将马贡多抹去,从世人的记忆中根除,“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书中如是说。
《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7
用了半年的时间,终于把这本著作读完了,掩卷的那一刻,我闭上了眼,感觉孤独就在眼前,如水般流过布恩迪亚家族上百年的兴衰史,似荡气回肠,又难免压抑沉重。
这真不是一部易读好懂的书,而且,也不是什么环境下拿起就能立即读得进去的书。我起初是在半年前利用繁忙的工作之余阅读,却发现自己很快迷晕在布恩迪亚家族那长长的而且不断重复的名字里,弄不清楚每个人的关系,于是放下了;第二次,是在周末的时间读,却发现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放松而这本书并不是让人放松,于是再次弃书;第三次,也就是最近,当我开始在简书上用文字安放我那不断流逝的光阴时,我重读了这本书,却发现拿起便不想放下了,我不知道是孤独让我着迷,还是我需要孤独,总之,那些如裹脚布般又长又臭的名字,那些或晦涩难懂或虚幻夸张的情节,已不再是障碍,我不自觉地沉浸在布恩迪亚家族百年的历史中,无法自拔。
原来,孤独,从来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永恒的宿命。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如疯子般沉迷于或科学发明、或重振家族、或战争、或情欲等等等等,无不终是从孤独中来到孤独中去,所有的一切,只为证明不过是一系列无可更改的重复。
作者对人物性格、行为的细致描写,让人物形象生动跃然于纸上,你会深深认可,这样的性格即指向这样的一种命运与结局。夸张的虚幻的手法,突显了大时代背景下,马孔多百年的变迁,反衬出其中的人们如何用各种命运抵抗及拥抱那如影随形的宿命般的孤独。
最令我感慨的,是布恩迪亚家族曾经何其兴盛,不论是人丁还是各方面,每个人都似乎肩负特有的使命执着地忘我地在实践自己所认为的价值,可到最后,经历岁月无情的洗礼后,却变得那样的破败不堪,大宅成了蚁虫的归宿,读来让人唏嘘不已。
最令我叫绝的片段,是描写费尔南达抱怨丈夫及生活的那段,洋洋洒洒两页纸,用尽各种抱怨的词语概括一个传统、保守的女人对抗如疯子般的布恩迪亚家族的过程,最后抱怨声在丈夫摔光家里值钱的家什后嘎然而止,读来真真十分过瘾。
最令我感动的人物,是这个家族活得最长的顶梁柱——乌尔苏拉。虽是一个矮小的女子,却肩负着保持家族传统,维持家族兴盛,用无限的精力,永不放弃的精神,与大时代抗争,与家族的疯子特质抗争,与百年的孤独抗争。人们说这是一部没有爱情、亲情的浪漫主义小说,可我想说,我能感受到乌尔苏拉对这个她口中的疯子之家那无比浓烈的爱,是爱,让她与孤独和谐共处百年,即便在失明的日子,仍然无畏地与黑暗抗争。
如果你正在品味孤独,如果你渴望与孤独和谐共处,如果你正肩负个人或家族使命负重前行,相信这会是一本你需要的书,值得读N次,我相信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zwtc/duhougan/2021-10-22 081818/410096.html